爸媽與長大

Lu Ming-yu
Jan 29, 2024

--

  1. 爸媽
    -
    以前從來沒有過,跟自己的父母像的想法,可能甚至覺得我們有點相反。
    -
    可是長大之後就發現,父母的習慣很潛移默化的在許多選擇的時刻出現。
    -
    舉個很舉無輕重的例子,像我爸喜歡吃炒米粉,我媽喜歡吃米粉麵各半。雖然我以前都get不到米粉好吃在哪,可是現在去那種有賣炒麵炒米粉的店,就都會默默地點炒米粉。
    -
    或是在感情上。
    -
    像我爸有個習慣。就是我媽抱怨什麼事情,他都會立刻去解決,可是解決的方式都會有點極端。例如開車的時候我媽說車速太快,我爸就會馬上緊急煞車,然後開超級慢這樣。
    -
    雖然我看到的時候,知道這或許不是解決事情最好的方法。可是我跟女朋友吵架的時候,這種模式就常常會出現。例如可能我收到對方還沒晾乾的衣服然後被念,我就會說:「好,媽的,我從今以後再也不會幫你收任何一件衣服了!」
    -
    我覺得這種模式,就是我二十幾年看我爸媽相處(他們沒有說”媽的”啦)默默習得的。
    -
    我也不覺得這種處理方式是好是壞啦。畢竟感情中生氣煩躁的時候,說真的是能多理性,而且很理性也不見得就是好的。
    -
    現在生活中越來越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要自己決定。煮咖哩的馬鈴薯紅蘿蔔要切大塊小塊?家裡沙發要放哪裡?要怎麼跟女朋友溝通?去朋友家要不要帶禮物?…….
    -
    很多事情都沒什麼參考,也很難google。這時候好像家裡的習慣,就默默成為了答案。
    -
    像我爸很喜歡玩吉普車越野,基本上我童年很大一塊,就是傻愣愣的跟著他去各種河床越野、露營、打水漂……所以我長大之後開始去接觸登山(剛開始我不喜歡登山),甚至到現在在戶外運動相關的產業工作,好像也都滿合理的。
    -
    大概就是跟著小時候快樂回憶的路徑走吧。
    -
    倒也不是說自己的爸爸很令人嚮往什麼的,有意識地去模仿家人。只是生活中面對到很多很多的選擇的時候,默默地選了家的習慣。而這些大大小小的選擇累積,就會突然意識到,自己其實是確確實實地受著家的影響呢。
    -
    2.長大(變老?)
    -
    以前其實不知道,為什麼大人跟朋友的相聚就是「一起吃飯」。要聚不就是要一起做點什麼嗎?像是玩鬼抓人啊或是一起打網咖之類的。
    -
    一直到我20幾歲吧,我都覺得我很少單純跟朋友「吃飯」。要嘛就是一起玩桌遊、一起在咖啡廳聊一整天、一群人半夜去廢棄的遊樂園玩耍、帶著輪胎去溪邊微泛舟,然後沒事也很常去住朋友家。
    -
    跟朋友就是要hang一整天啊!不然要幹嘛。
    -
    可是現在我滿懂為什麼大人相聚就是吃飯了。
    因為時間長度比較剛好。
    -
    大家留給自己的時間變得更寶貴了,也多了許多比hang一整天還要重要的事情。研究所報告沒寫完、翻譯的案子還沒做、要把垃圾拿去橋下回收廠丟、要當馬子狗、一個月前買的線上課程、身心靈課程、皮拉提斯課程……
    -
    比跟朋友hang重要的事情太多了,一個禮拜的兩天假期與下班時間也太寶貴了。
    -
    比起客廳桌上滿滿的啤酒罐、煙灰與麥當勞,有時間把衣服摺好在乾淨舒適的課聽看部自己喜歡的劇,好像帶來的多巴胺更多也更沒有罪惡感。
    -
    比起每個禮拜跑Korner,在家把Tazze買了卻都沒翻過的書拿來看,好像更不疲累。
    -
    我坐在客廳的小茶几旁翻閱信箱的信,看除了賣屋廣告外,有沒有水電網路瓦斯要繳。
    -
    我絲毫沒有覺得自己變成熟了,只是現在正在做著,我以前想像「大人」才會做的事。

--

--